
樣本來自丹麥國家博物館的粘土磚。鳴謝:阿諾德·米克爾森和延斯·勞裏德森。鳴謝:uux.cn/阿諾德·米克爾森和延斯·勞裏德森。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牛津大學:一組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從一塊2900年前的粘土磚中提取出了古代DNA。目前收藏在丹麥國家博物館,粘土磚來自新亞述國王Ashurnasirpal II的宮殿,位於古城Kalhu。今天被稱為尼姆魯德(今天的伊拉克北部)的西北宮殿,它的建造開始於公元前879年左右。
這塊磚上刻有楔形文字(用現在已經滅絕的閃米特語阿卡德語書寫),說明它是“亞述國王阿舒爾納希爾帕爾宮殿的財產。”這使得磚塊的年代可以精確到十年以內(公元前879年到公元前869年)。
在2020年博物館的一個數字化項目中,這組研究人員能夠從磚塊的內核中獲得樣本——這意味著自磚塊創建以來,DNA汙染的風險很低。該小組通過修改以前用於其他多孔材料(如骨骼)的方案,從樣本中提取DNA。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提取的DNA測序後,研究人員確定了34個不同的植物分類組。序列最豐富的植物科是十字花科(卷心菜)和杜鵑花科(石南屬)。其他有代表性的科是樺木科(樺木),樟科(月桂屬),芹科(傘形科)和小麥科(栽培草)。
通過由亞述學家、考古學家、生物學家和遺傳學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他們能夠將他們的發現與來自伊拉克的現代植物學記錄以及古代亞述植物描述進行比較。

索菲·倫德·拉斯姆森博士在挖掘現場。致謝:索菲·倫德·拉斯姆森。致謝:uux.cn/索菲·倫德·拉斯姆森。
磚塊主要是由從當地底格裏斯河附近收集的泥土製成,混合有穀殼、稻草或動物糞便等材料。在刻上楔形文字之前,它會在模具中成型,然後放在陽光下晾幹。磚塊從未被焚燒,而是讓其自然幹燥,這一事實有助於保存粘土中的遺傳物質。
Sophie Lund Rasmussen博士(牛津大學生物係野生動物保護研究小組)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說:“我們非常興奮地發現,可以從一塊2900年前的粘土磚中成功提取出古代DNA,有效地防止了大量粘土中的汙染。這個研究項目是科學中跨學科合作重要性的一個完美例子,因為這項研究中包含的不同專業知識為這種材料的調查及其產生的結果提供了一種整體方法。”
除了這塊磚所展示的令人著迷的洞察力之外,這項研究還證明了一種概念和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應用於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時期的許多其他考古粘土來源,以識別過去的動植物。粘土材料幾乎總是出現在世界各地的任何考古遺址中,它們的背景意味著它們通常可以被高精度地確定年代。
這項研究隻描述了提取的植物DNA,因為這些是最普遍和保存最好的標本。然而,取決於樣本,所有分類群都有可能被識別,包括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提供古代生物多樣性的準確描述的能力將是更好地理解和量化當今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和失落的文明的一個有價值的工具。
“由於磚塊上的銘文,我們可以將粘土分配到特定地區相對特定的時期,這意味著磚塊充當了關於單個遺址及其周圍環境的信息的生物多樣性時間膠囊。在這種情況下,它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了解古代亞述人的獨特途徑,”該論文的聯合第一作者、牛津大學亞洲和中東研究學院的初級研究員Troels Arbø ll博士在進行這項研究時表示。